胃溃疡的治疗 诱发它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胃溃疡相信很多人都是极其熟悉的,那么得了胃溃疡应该怎么办?治疗方法有哪些呢?其实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人都患过胃溃疡 , 特别是一些饮食不规律 , 经常劳累的人 , 而诱发胃溃疡疾病的发生的因素还有一个就是心理因素,那么都有哪些心理因素会导致胃溃疡呢?
与溃疡发病有关的心理因素
(1)个性特点
溃疡病人与一般人群比较容易激动和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焦虑和紧张 。国外有资料提示 , 男性胃溃疡病人的神经质、内向、焦虑、抑郁、“独立性”、“自负”均高于一般人群 。因此,溃疡病人有焦虑、紧张,情绪不稳定的神经质倾向 。这也是溃疡病人的个性特点 。神经质者可以通过不稳定的植物神经系统影响胃酸分泌和胃肠蠕动 。
(2)生活事件
国外很早就有人认为,胃酸分泌和溃疡形成是机体的非特异性应激反应之一 。还有人观察到,在长期愤恨情绪作用下 , 胃粘膜可出现充血、点状糜烂和出血 。最为生动的例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德军多次空袭英国伦敦,当时人们极为紧张 , 此期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发生率上升 。因此有人认为,80%的胃溃疡患者在症状出现前1周内遭受过生活事件的刺激 。湖南医科大学的调查结果提示,胃溃疡患者1年内遭遇的生活事件的次数及事件紧张的总值明显高于对照正常人群组 。这些事件有学习或工作压力大 , 夫妻不和,子女管教困难等等,进一步研究发现,精神高度紧张可导致大脑皮层机能减退 , 皮层下的植物神经中枢紧张性增加,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从而往往引起胃平滑肌和血管痉挛收缩、组织缺血、粘膜营养障碍 , 导致胃粘膜抵抗力减弱 。同时,还导致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内胃酸分泌增多 。此外 , 还可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 , 既可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导致溃疡形成,还可抑制粘膜上溃疡的愈合 。
(3)社会及家庭环境
社会和家庭的关心有利于减轻人们的精神紧张 , 也可降低溃疡病的发生 。临床经验也证明 , 良好的环境和情绪可促进溃疡早日愈合 。反之,则可促使溃痛岑生或复发,或久治不愈 。
人格障碍可使胃溃疡风险增5倍
人格障碍与胃溃疡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然而,据国外媒体10月2日报道,法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患有人格障碍的人罹患胃溃疡的风险增加5倍 。
虽然压力长期以来被认为与胃溃疡危险有关联,但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溃疡关联的发现,导致科学家更少注意胃溃疡的各种心理因素 。
幽门螺杆菌会破坏消化道黏膜对胃及十二指肠的保护作用,进而导致消化道溃疡 。但是心理因素究竟如何导致胃溃疡危险增加的呢?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存在多种说法 。
一种理论认为,依赖性人格(人格障碍的类型之一,又称被动-依赖人格)等某些类型人格障碍与吸烟、失眠和饮食不正常等健康风险行为关联极大 。另一种理论认为,人格障碍风险因素引发一种对免疫系统有害的应激激素反应,进而导致溃疡危险增加 。
新研究负责人巴黎第五大学的简皮尔•舒斯特博士表示,消化性溃疡深受心理—身体交互作用的影响 。新研究表明 , 人格障碍的确是胃溃疡的一大风险因素 。
治疗胃溃疡的民间偏方
土家族偏方
蚤休20克,鲜猪肚1只 。用法:在猪肚内塞入已用水浸透的蚤休,扎紧猪肚两端,再加水及盐,用文火慢煲 , 最后倒出药渣 , 喝汤食肉 。每隔4天用1剂,连食一个月左右 。说明:此方有消肿散瘀、清热愈疡之功效,可加速溃疡面愈合,在土家族民间应用较广 。
维吾尔族偏方
小羊羔肠子适量 。用法:将小羊羔肠浸泡、洗净、翻开,用玉米粉外撒 。翻转羊肠,放适量油盐煮食 。每天3次 , 连食1个月 。说明:此方系新疆吐鲁番地区牧民所独用 , 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着 。所用羊肠取自6个月左右的绵羊或山羊的十二指肠 。
彝族偏方
韭菜白300克、鲜蜂蜜250克、鲜猪油200克 。用法:将前一味药烤干研粉,后两味拌匀成蜜油 。每次服蜜油9克加韭菜白6克,每日3次 , 连用1~周 。说明:彝族民间喜用此方治疗胃炎、胃溃疡等病 , 具有润护胃肠、增食欲、通便秘之效 。瑶族偏方:野荞麦根90克 , 猪骨头适量 。用法:炖服,每天1剂,连服7天,此后每隔两天服1剂 , 连服1~3周 。治疗胃溃疡效果颇佳 。
【胃溃疡的治疗 诱发它的心理因素有哪些】结语:胃溃疡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慢性疾?。?有很多的因素都会诱发胃溃疡的发生,比如一些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当然还有一些心理因素也是会造成胃溃疡的,比如容易激动和情绪不稳定、紧张、人格障碍等等 。

    推荐阅读